《安娜卡列尼娜》,作者托尔斯泰,这本书用百分之五十五的篇幅讲了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婚后遇到青年贵族沃伦斯基后,抛弃木讷不懂情爱的公务员丈夫卡列宁,在跟沃伦斯基在一起后,因为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以及情人放在自己身上的心思越来越少,最后跳火车自杀。
(相关资料图)
我看各种百科简介内容梗概都把安娜描述成一个正面人物,把一系列行为称为追求爱情的悲剧,把卡列宁称作虚伪,沃伦斯基称为冷漠。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代文豪或者说全球最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的本意,在这些人物身上,你能明显感受到像曹雪芹对红楼里每个人物身上倾注大量心血一样,整个剧情严格按照现实主义的逻辑进行 ,即在这场婚外恋里的人们都有可爱与可恨的地方,尤其是安娜和卡列宁。
我们仅从标题的角度来讨论这部作品,也就是托尔斯泰设置的这个颇具戏剧冲突的框架:已婚人士遇到真爱怎么办。单这样戏剧冲突也还够大,那再加一个,已婚有孩子的人婚后遇到真爱该怎么办?
在这里我们当然假设这些人都是注重情义,而不是单单虚浮追求欲望满足的人。托尔斯泰那个时代不太一样,虽然本质上差不多,法律赋予人离婚的权利,社会对离婚的人评价都会自动降低,对于背叛婚姻的首发者,也基本是万夫所指。安娜跟沃伦斯基私奔后再回莫斯科,在夜晚的聚会中(西方人格外爱开Party)已是人人见而躲之。不一样的点在于最后俩人婚都还没离下来。
安娜 并不是不知羞耻的人,这点给她造成了很大痛苦;同时,丈夫卡列宁禁止她跟儿子见面,好不容易会面一次她儿子也对她斥诸冷眼;情人沃伦斯基是她生活中的唯一支撑,沃伦斯基也同样深爱着她,甚至为她自杀——子弹避开了心脏,但热恋期过后,他对安娜的感性热情消减,又还有赛马的兴趣,社交的渴望这些生活的其他支撑。
也跟现在中国同样的,勾引有夫之妇在社会中对他(男性)的名誉并没有造成多大毁损(对于安娜则是几乎全损的毁灭性的),相反他老妈开始的时候还对他的这些行为引以为荣,后来发现他对安娜是所谓爱情愿意为一个女人付出生命后又引以为耻,并通过不给他打钱来威胁他与安娜断绝关系。
三重打击致使安娜在疾驰的火车上跳了下去,沃伦斯基后期的冷漠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我看来,沃伦斯基其实已经做的够好,从人的角度来说,他一己之力无法拯救安娜。那个时代,鉴于安娜已婚的身份,当两个勇敢的人燃起爱的火焰之后,这一切无以避免。安娜后期莫名的猜疑、疑神疑鬼与情绪爆炸,这些都消耗着沃伦斯基对她的爱与耐心,一个让人无奈的事实,安娜冷静的时候也知道自己是在无理取闹无端猜忌,但是没办法控制自己,她无法控制自己想什么,无法控制自己做什么,最后做了一堆糟糕的事。
包括跳下火车,在跳下火车那一瞬,她脑海里浮现的是:我在干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我以上对安娜的简单分析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托尔斯泰的厉害之处,他对安娜行为与心境的描绘,自然的渐进过度,稍微有一些文学审美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文学创作中最顶尖的一批人才能做到的事。人往往是一种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生物,很多时候也并不了解自己行为的动机而做一些事,更多时候也在嘴上说一套行为却是完全相反,当然这点在女性身上较为常见。
因为《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过于丰富,给我很多角度的启发,文章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那么作者跟读者要有一个真诚的交流,所以我尽量不跑题,单就“结婚后遇到真爱”怎么办这个主题作为阐述。
回到主题,我所讨论的真爱,是双方都愿为对方付出生命的爱情。爱情本来就是很稀有的东西,所以我们从古到今都在赞颂它,未来也会。其实想一下,所有大家在赞美的东西,都是这世界极其稀少的。不过爱情更稀少,因为它需要两个人的合作。
关于婚姻制度及起源有形形色色的讨论,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不过只要人类的共同体最小单位还是“家庭”,婚姻制度就不会消失,那对于“离婚”这件事社会抱有负的评价也不会改变。对婚姻的忠诚,尤其是面对诱惑时依然会获得社会的赞美,所谓社会也就是“别人”。
众所周知,特立独行的代价是孤独,婚内追求爱情,即使是合法离婚,也会付出相应代价。如标题所讲,婚内遇到真爱怎么办,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不管是结婚的还是像我这种没结婚的。我所能想到的以安娜为鉴的就是慎重结婚,尤其是偏感性的人。像安娜这种脑门子一热当初觉得跟卡列宁门当户对也挺合适的,就结了婚,发下了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除非生死两人永不分离的誓言,最后落得这下场。
可问题又来了,要是她碰不到沃伦斯基呢?那她跟卡列宁可能依然会在一起,看着俩人的儿子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从这个角度,也说不好安娜是幸运还是不幸。
未来是不可预知的,这增加了人们做选择的难度。人们要明白自己选择的意义所在,以及选择所付出的代价。我们站在时间的河流边看人生,会发现我们的一次次选择,一次次获得与舍弃塑造了现在的我们,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结婚后遇到真爱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们可能会遇到也可能不会,但我想大概率不会,因为人是喜欢一类人而不是一个人的,即使有那么一个人是你的真爱,那六十亿分之一的概率,也几乎不可能会被你遇到。
所以这个问题是否成立呢?还是成立的。
也就是跟你结婚的人不是这类人,而结婚后恰巧遇到了你喜欢的那类人。当然也有可能一个人喜欢的是好几类人,对不同类人的喜欢程度又不一样。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就比较复杂,所以就先不讨论了。
我作为一个未婚人士且对婚姻抱有保守主义传统价值观主张对其忠诚的人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慎重结婚。